幹細胞外泌體在治療神經系統疾病上的潛力

引用文獻網址:衛生福利部

神經系統疾病一直是困擾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問題,神經退行性疾病像是阿茲海默症、帕金森氏症等就目前科學所知是不可逆的症狀,多數神經退化疾病與腦損傷會引起失智。

據統計,2019年全球會有超過5千萬失智人口,預計至2050年增至1億5千2百萬名,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失智症列為優先的公共衛生議題。109年衛福部的新聞報導「神經再生新突破,更安全有效的新療法-幹細胞外泌體」把外泌體這個新鮮名詞提到了大眾面前。

對於幹細胞大家都不陌生,再生醫學研究的重要對象,具有再生、分化各種組織器官細胞的潛力。在2019年9月衛福部通過「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條文」後,台灣再生醫療領域正式邁向細胞治療產品研發、臨床應用,及實質嘉惠病患的階段。

雖然多項臨床研究已顯示,幹細胞有望修復神經系統損傷,但幹細胞培養及穩定保存不易,且仍需要以手術方式植入,細胞植入手術引發的併發症和異位組織形成的可能性等,仍然是幹細胞治療的一大隱憂。

幹細胞外泌體是由幹細胞產生用來傳遞訊息的納米級囊泡,在不同環境中傳遞不同訊息給其他的細胞和組織。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團隊以特殊技術刺激廣泛存在於骨髓、脂肪裡的間質幹細胞,可分離出具有修復不正常細胞缺失功能的「幹細胞外泌體」。

在大腦受損的小鼠實驗中,用注射方式提供帶有「修復」能力的外泌體,1週後觀察到受損的神經細胞可以長出突觸,更在1個月後發現受損區域神經細胞的數量可以恢復到原本的6成,且動物的認知、學習和記憶功能皆獲得改善。幹細胞外泌體中含有輔助促使腦神經再生和腦部恢復的活性物質,因此就算不使用手術植入幹細胞,其外泌體也能起到組織再生的作用。

不僅如此,比起不易生產保存的幹細胞,外泌體可進行自動化製劑,更可以運用凍乾技術在保證功效活性的情況下進行長時間保存。幹細胞外泌體是再生醫學界眾矚的一顆新星。

此篇文章同步發布於我們的官方Facebook粉絲專頁中,歡迎對這篇研究有興趣的朋友到下方連結的文章中留言進行討論!

留言討論區

-更多研究導讀-

研究導讀

調控miRNA在外泌體傳遞中的作用機制

研究導讀

外泌體與青光眼的治療

研究導讀

間充質幹細胞的分泌譜研究

研究導讀

外泌體用於治療銀屑病的研究

研究導讀

各種植物來源外泌體的治療功效

研究導讀

外泌體是一種有前景的HIV新療法

研究導讀

外泌體在腦中風治療中的潛在應用

研究導讀

Covid-19不同階段細胞外囊泡的功能研究

研究導讀

逆齡研究-外泌體調節衰老骨骼肌

研究導讀

逆齡抗衰老 – 胎盤幹細胞外泌體

研究導讀

外泌體 – 改善椎間盤退化的新方法

研究導讀

外泌體最好的長期儲存法:冷凍乾燥

研究導讀

醫美新幫手,外泌體來囉!

研究導讀

外泌體與阿茲海默症的診斷治療

研究導讀

外泌體在治療掉髮上的潛在應用

研究導讀

益生菌的外泌體影響著你我的大腦

研究導讀

你我可能都曾經使用過的 – 蘆薈外泌體

研究導讀

胚胎幹細胞衍生的外泌體改善肝纖維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