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用文獻網址:衛生福利部
神經系統疾病一直是困擾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問題,神經退行性疾病像是阿茲海默症、帕金森氏症等就目前科學所知是不可逆的症狀,多數神經退化疾病與腦損傷會引起失智。
據統計,2019年全球會有超過5千萬失智人口,預計至2050年增至1億5千2百萬名,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失智症列為優先的公共衛生議題。109年衛福部的新聞報導「神經再生新突破,更安全有效的新療法-幹細胞外泌體」把外泌體這個新鮮名詞提到了大眾面前。
對於幹細胞大家都不陌生,再生醫學研究的重要對象,具有再生、分化各種組織器官細胞的潛力。在2019年9月衛福部通過「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條文」後,台灣再生醫療領域正式邁向細胞治療產品研發、臨床應用,及實質嘉惠病患的階段。
雖然多項臨床研究已顯示,幹細胞有望修復神經系統損傷,但幹細胞培養及穩定保存不易,且仍需要以手術方式植入,細胞植入手術引發的併發症和異位組織形成的可能性等,仍然是幹細胞治療的一大隱憂。
幹細胞外泌體是由幹細胞產生用來傳遞訊息的奈米級囊泡,在不同環境中傳遞不同訊息給其他的細胞和組織。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團隊以特殊技術刺激廣泛存在於骨髓、脂肪裡的間質幹細胞,可分離出具有修復不正常細胞缺失功能的「幹細胞外泌體」。
在大腦受損的小鼠實驗中,用注射方式提供帶有「修復」能力的外泌體,1週後觀察到受損的神經細胞可以長出突觸,更在1個月後發現受損區域神經細胞的數量可以恢復到原本的6成,且動物的認知、學習和記憶功能皆獲得改善。幹細胞外泌體中含有輔助促使腦神經再生和腦部恢復的活性物質,因此就算不使用手術植入幹細胞,其外泌體也能起到組織再生的作用。
不僅如此,比起不易生產保存的幹細胞,外泌體可進行自動化製劑,更可以運用凍乾技術在保證功效活性的情況下進行長時間保存。幹細胞外泌體是再生醫學界眾矚的一顆新星。